海安市学前教育第二共同体暨“于小进名师工作室”交流研讨活动在安平东路幼儿园举行
来往又临冬,攀山追一梦。为进一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让地域文化在教育中鲜活,在幼儿心灵生根发芽,2024年11月25日,海安市学前教育第二共同体暨“于小进名师工作室”交流研讨活动在海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安平东路幼儿园举行。本次活动以“活用地域文化资源,赋能构建园本课程”为主题,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幼教研训员丁月玲,全市各区镇幼教辅导员、兼职教研员,幼儿园园长、业务园长、教师代表,以及市学前教育第二共同体、于小进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活动。
一、观·课程之活
伴随着欢乐的音乐,一组组障碍,一道道关卡,桌子、椅子等资源的巧妙使用构成了多彩的室内晨练活动,孩子们在运动中锻炼,在快乐中成长。与会老师漫步安平园孩子的游戏场,感受幼儿为本的园本课程环境。一步一景,一物一情,孩子们自主探索的样态随处可见,教师的持续性策略浸润其中,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欢乐的笑声、深入的学习、鲜活的游戏获得了与会专家、老师的一致赞赏。
二、享·沉浸体验
葛菲、费红梅两位老师以“活用地域文化资源”为主题,分别执教展示了活动。《贴烧饼》《杂技团的快乐小丑》,她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充分挖掘海安地方文化教育资源,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在亲身感知、切身体验、实际操作中探索、学习和成长。
三、听·行动者说
杨静文、徐梅、丁超、洪卉四位老师分别分享了《直播,海安家乡味儿》《寻梦水乡 “蟹”逅青墩》《家乡话,话家乡》《印象·石板街》课程案例,鲜活地展示了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生活实际,老师们充分挖掘周边资源并转化为课程资源,巧妙地运用到园本课程中,建立起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研·观察者说
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幼儿园园长、江苏省特级教师金丽作专题讲座《本土化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园同时采用腾讯会议的形式与略阳老师共享。金特结合案例讲述了课程在本土资源中的实践,给与会教师以指导和启发。第二共同体、于小进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进行交流研讨,导师于小进作专题讲座《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教师应当将阅读作为“自己培养自己”的终身事业来做。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每一次迎接开放学习,都产生新的思考和智慧,阅读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先生,我们将持续深耕细作,立足孩子的视角,不断寻求文化本土性与多元性的融合,让教育以无声的姿态,浸润孩子多彩的童心。
用户登录